宝宝总尿床,家长别责骂

[ 信息发布:本站 | 发布时间:2017-12-13 | 浏览:1537 ]

每个宝宝小的时候都会经历一个尿床的阶段,有的家长为此会专门责骂宝宝,其实这样对宝宝的心理发育是有不利影响的。

  宝宝容易尿床的原因

  第一:遗传因素

  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,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,他们的孩子便有3/4机率尿床。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,他们的孩子有1/2的机率患病。

  第二:疾病因素

  蛲虫症(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)、尿路感染、肾脏疾患、尿道口局部炎症、脊柱裂、脊髓损伤、骶部神经功能障碍、癫痫、大脑发育不全、膀胱容积过小等等,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。

  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、卫生习惯、环境因素等有关。睡眠很深,不能及时醒来排尿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,如长期使用尿布,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,抱孩子去厕所撒尿,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,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。久之,容易发生夜间尿床。

  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,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,症状或许有所改善,停止尿床,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,甚至有1%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。

  第三:环境因素

  突然换新环境;气候变化如寒冷等。此外,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;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;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。

  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,另外,还有20-30%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,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,控制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。

  尿床对宝宝的2大影响

  一、尿床对宝宝性格的影响

  尿床易使孩子形成内向、敏感、胆小、自卑心理,个别严重者甚至出现难以与他人沟通、偏执、具有暴力倾向,造成性格缺陷,并会影响孩子成长,出现偏矮(身高比正常儿童低2—5厘米)、偏瘦或虚胖身材。尿床时间长还会影响大脑发育,导致记忆力差、注意力不集中,多动、反应慢等症状,使智商降低、学习成绩下滑。不仅如此,随着年龄的增长,青春期还会影响孩子第二性征的发育,容易出现隐睾、小阴茎、小膀胱、小子宫等生理疾病,影响成人后的生活。

  二、尿床对宝宝智力发育的影响

85%以上的尿床儿童在语言表达能力、数字的排序及逻辑能力方面较正常孩子有很大差距。据世界卫生组织尿床协会跟踪调查显示:尿床孩子的智商比正常儿童低17—23%,不及早治疗的在成年后多社会交往协调能力差、工作生活无计划,严重影响其人际关系、事业发展和家庭和睦。

  孩子尿床家长千万不要责怪

  通常情况下,3岁开始儿童控制排尿的功能逐渐成熟,能在睡眠中感受到尿意而醒来排尿。5岁以上仍尿床而自己不知道的,每周两次并持续半年以上,称之为儿童遗尿症。

  遗尿对孩子的心理创伤更大,往往性格内向,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。提醒家长,千万不要因为尿床而责备孩子,否则会加重孩子心理负担,适得其反。

  家有尿床儿该怎么办

  首先应请医生做必要的身体检查和化验,以便确诊病因,不应怕麻烦和怕花钱。应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步,只有查得准才能治得对,在检查过程中则应首先排除其他脏器性异常的可能性,若确定是原发性的遗尿,则应教育小儿与父母建立治疗的信心,并议定综合治疗方案,坚持进行医生、家长、患儿三方密切配合的耐心治疗。

  我们建议5岁以上尿床儿的治疗应从膀胱训练、就寝前水分控制入手,具体做法有:

(1)定时入睡,不要太迟、睡前少喝水、少吃含水分较多的水果,并去厕所排空、睡前应避免过于兴奋,少讲易激动的故事,少看惊险的影视片,少做游戏。

(2)定时叫醒、一般在小儿入睡后3小时,在膀胱充盈之初,真正把孩子叫醒,使他在有意识的情况下,进入厕所排尿,这样帮助其建立起床排尿的条件反射(具体的辅助方法还有很多)

  如果以上措施在三个月后仍不奏效,就须进一步检查及进行药物治疗,并增加条件反射训练方法。

  如何预防宝宝尿床

  不要让宝宝玩的太累

  如果宝宝白天玩的太累,晚上就会睡得太沉,不会有意识的起床尿尿,从而导致尿床现象。

  控制睡前饮料

  不仅要控制孩子睡前之前的喝水量,还要注意孩子喝的什么。研究表明,一些饮品会令小孩更容易发生尿床的情况。你可以记录下孩子每晚最后饮用的是些什么东西,看看他究竟是喝了果汁、清水还是牛奶之后更容易尿床。

  睡前提醒孩子上厕所

  在睡觉前一定养成给孩子上厕所的习惯。睡前排便能很有效的缓解半夜尿床的现象。

  留意孩子尿床规律

  父母可以用心观察一段时间,夜里宝宝何时容易尿床,掌握规律,每天夜里就在这个时间范围里叫醒宝宝让他小便,这对父母来说可能比较辛苦。